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朝阳二小:期初课程|诗词中的节气密码,科学为你解码
发布时间:2025-02-2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波

FFF09D2FDB56F6197AEBF1C50F64E7E0.png

片段一 3.png

IMG_5363.JPG

5.jpg

体育2.PNG

信息2 (1).PNG

16a043f9cce5472ea2563e0cf0c0654d_720.png

IMG_20250214_132839.jpg


春意悄然来临,2月13日-14日,常州市朝阳新村第二小学的校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诗词里的科学”期初跨学科主题活动课程如春雨般滋润着师生的心田。

一年级的语文课上,孩子们通过诵读古诗,了解了清明节气雨水增多的气候特点,品鉴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韧品格,认识了月亮的盈缺变化过程。数学课上,同学们围绕《秋夕》这首诗,开展了数星星活动,练习数数和简单加法;开展了秋叶分类活动,尝试进行分类和统计;观察月亮的盈缺变化,认识不同的图形。音乐课、美术课和体育课上,画一画、唱一唱、动一动,在活动中学古诗,明节气,晓科学知识。

二年级学生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齐声朗诵《村居》,感受了春分节气的特点,朗朗的读书声仿佛把大家都带进了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乡村。美术课上,孩子们拿起画笔,诠释着《村居》中的美景。音乐老师精心挑选了与《村居》意境相符的音乐,让孩子们在悠扬的旋律中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孩子们结合《村居》中的画面,如放风筝、捕鱼等,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游戏活动。

从“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到“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在优美的诗句中,三年级孩子不仅领略了古人的文学风采,更感受到节气与自然变化的紧密联系。数学老师巧妙地通过计算节气间隔天数,分析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在科学老师的启发下,大家一起探讨诗词中蕴含的气象、物候等科学现象,还精心制作了二十四节气活动盘。英语课上,孩子们将自己喜欢的节气古诗词翻译成英文,绘制在书签上。欢快的歌曲《嘀哩嘀哩》响起,将春天的气息带入课堂。孩子们在歌声中感受春天的美好,也进一步理解了节气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此外,体育老师还介绍了二十四节气与运动的关系,根据不同节气的特点,讲解适合的运动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到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在老师的带领下,四年级的孩子们齐声朗诵了《滁州西涧》、《芙蓉楼送辛渐》等经典诗作。他们仿佛春天的使者,将谷雨时节的生命活力,霜降时节的秋夜幽情,大雪时节的壮美雪景等传递给每一个人。为了更好地感受节气之美,孩子们用五彩斑斓的画笔描绘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热情奔放、秋天的丰收景象和冬天的银装素裹;巧妙地利用学习、生活中的物品制作出精美的节气小报和装饰品。在节气创意表达环节,英语老师别出心裁地带领孩子们尝试用英文翻译了节气古诗。

五年级的孩子们在语文课上了解了雨水节气特点,感受了古诗的美好画面。数学课上,同学们通过计算不同节气的日照时长,绘制折线图,直观地感受地球公转带来的变化,理解时间与空间的关系。英语课堂上,同学们通过制作“二十四节气”英文书签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科学老师通过挖掘诗词中的科学知识,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精神,让他们明白节气与自然科学的紧密联系。体育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户外慢跑,舒展身体,迎接春天的到来。利用互联网资源,孩子们在网络上搜集资料,了解不同地区在同一节气的不同习俗。

六年级学生通过了解立春、小满、芒种、夏至节气文化,通过诗与画的互动,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喜爱。数学老师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夏至这一节气背后的数学原理,还通过绘画小报的形式,将夏至的美景与数学元素巧妙结合,创作出一幅幅充满创意的手抄报。英语课上,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言与文化的魅力,培养了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目标。美术、综合实践课上,老师还带着孩子们制作春盘、观察自然变化等。

诗词中的节气密码,在这一场跨学科的学习探索之旅中,一一科学为学生解码。当二十四节气和诗词歌赋融入小学教学的各个学科,知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交织成一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它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亲近了自然,了解了传统文化,也培养了综合素养。

(朝阳二小 宣  审核:黄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朝阳新村第二小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常州市天宁区光华路15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