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民乐微学院>>民乐斋>>文章内容
朝花廿拾 国乐溯阳
发布时间:2018-04-1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潘虹
  • 朝花廿拾 国乐溯阳——记我校民乐教育二十周年回顾暨“六˙一”庆典

  • 发布日期:2017-05-27    作者:潘虹 浏览量:176    字号:[   ]


2017年527日,我校在二十四中天宁分校隆重举行我校民乐教育二十周年回顾暨“六˙一”庆典活动。“朝花廿拾,国乐溯阳。”以乐怡情、以乐启智、以乐悦人,我们在民乐文化这片乐土上坚守了20个春秋。回望在这土地上走过的每一步,那一个个或深或浅的脚印,让我们由衷地沉醉于民乐文化的无穷魅力,自豪于我们的执着坚守,坚定了前行的方向。

    今天的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天宁区教育文体局任洁局长、莫静晓副书记以及其他科室、教师发展中心成员;茶山街道、群力村委、丽华村委和清东社区的领导;天宁区各校园长;少年宫刘逸安老师,一中孙成勋老师以及各兄弟学校的老师们。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家长,800多人的会场,济济一堂,共享这场民乐盛宴。

“民乐之美”精致绽放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课改要求,以及新的生源特点,我校对民乐文化重新进行了盘点和思考,深入挖掘了其“悦己达人”的育人价值,进一步明晰和完善了民乐文化的价值追求,建立健全了课程架构,拟定课程目标,细化课程内容,探索课程实施,落实课程评价,每个环节都认真推敲,实现从细致到精致。

“民乐之魂”多元渗透

以“民族文化渗透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为依托,我校实现民族文化教育在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挖掘民乐文化,铸民族文化之基;在主题系列活动中彰显民乐文化,修民族文化之德;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浸润民乐文化,抒民族文化之情;在民乐社团活动中凸显民乐文化,习民族文化之技;在文化环境布置中弥散民乐文化,品民族文化之味。我们立足学科教学,拓宽教育渠道,全方位架构民乐文化渗透教育,努力传承民族文化,升华民族情怀,弘扬民族精神。

“民乐之花”芳香四溢

热闹的锣鼓响起来了!鼓声阵阵,铿锵有力,这是中华巨龙腾飞的庞大恢弘,是中国武术的果敢坚毅。丝竹和谐,琴筝合鸣,音韵悠长,只见手指在琴弦上按压划动,只听气韵在管竹间流淌跳跃,我们的心情也随着每个音符或温婉平静,或升腾跌宕,任何一种不可言说的细腻都随着旋律倾泻出来,这“声情并茂”的艺术熏染何等奇妙!虎头虎脑的娃儿们穿着虎头鞋摇头晃脑,那调皮机灵的模样是他们欢乐童年的剪影,那清脆银铃般的笑声,是他们无忧童年的旋律。水墨丹青,墨香萦绕,舞姿婀娜,飘逸曼妙,舞一幅水墨画卷,诉一段钟情不渝……一场声势浩大的视听盛宴让我们沉醉于民乐的无穷魅力,徜徉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民乐传承”激动人心

今天到场的还有两位特殊的嘉宾,那就是朝二民乐的奠基人、传承者王必达和王自欣校长,大屏幕上一个个感人的场景、怀旧的画面让他们感慨万分,朝二民乐的今天让他们既兴奋又激动,史柏良校长更是用一首声情并茂的《云在飞》表达他对两位王校长的感激和对朝二民乐发展的无限憧憬。说到朝二的民乐,忘不了的总有姜燕老师,朝二民乐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她的辛勤付出,她就是我们朝二民乐特色的奠基石,引路人。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民乐特长的孩子,铸就了朝二民乐今天的辉煌。看,史校长代表朝二给她送上了一个荣誉奖杯——“点亮自己,照亮他人”,这正是她二十年坚守的最好写照!姜老师哽咽了,观众们更是掌声经久不息……

一台演出虽然只是我们累累硕果中的一枚,但它一定会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的铺路石,引领我们在朝二民乐的热土上不忘初心,一路前行。


(图:杨波、蒋建伟等/文:潘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朝阳新村第二小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常州市天宁区光华路15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