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5日,“互联网+时代”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范式研讨活动在朝阳二小举行,通过课例展示、专题研讨、专家引领等活动,大家对“互+课堂”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对后续的研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朝二的钱芸老师执教的《气候与季节》一课,她利用尚学平台,让学生通过对气温和降雨量的数据分析建立“气候”的概念,再通过气候变化规律建构“季节”这一科学概念,教学中通过寻找“校园的四季”和画“我的季节符号”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多维、丰满、确切的概念关系。数字化学习平台帮助孩子们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把枯燥的课堂趣味化,把传统的学习个性化。
丽二的刘仪老师执教了《大脑》,她以任务驱动、板块的形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在系列化的问题中,让学生对“大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互联网上开放的视频、图片、资料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学习的材料,全景平台的利用,使学生的学生更自主、更民主。
两节课后,两位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向大家阐述了“互联网+时代”下的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教学中的一些不足,红梅实验小学的陈文佳老师和丽二的陈秋艳老师也谈了自己对两节课的一些想法,陈老师认为利用数字化平台可以让大数据的分析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秋艳老师就全景平台的运用谈了向大家进行了经验介绍;红梅中心幼儿园的李亚萍园长站在幼儿教育的角度,谈了如何从小学科学课堂找到幼儿园科学课的切入点。
项目领衔人局前街小学的耿群志校长认为我们范式研究要科学,课例研究要给范式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论证,在两节课中能看出两位老师思考了范式研究的价值,通过平台的运用,任务驱动有层次,从学生身上能看到发展,日常研究扎实;区教研员唐剑老师对范式研究的价值和“互联网+时代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怎样的”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
最后,常州市教师发展中心戴晓娥主任结合两节课,给予大家更高屋建瓴的指导和建议,她认为在一年多的研究中,互+带给教育的价值更明显,更体现的教育的公平与民主、个性与选择,范式的研究更具普适性,可推广、创造和发展。
(图:王晓雪/文:钱芸)